130-140

了神。

  嘴上说得好听,但李纯心里当然不可能不介意。科举是为朝廷取士,无论是什么样的才子,都是一心报效朝廷、报效皇帝,李贺的选择,自然戳到了李纯的肺管子。

  他肯定不会去挽回李贺,但也不免思想起国内的才子来。

  要说少年才子,李纯见过的也不少,譬如前两年才被他贬出京城的刘禹锡和柳宗元,也都是年少成名、一时之选。

  此刻想到他们,李纯也忍不住动念把人召回,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。

  他们是因为附从王叔文被贬,不说保守派不会允许他们回朝,就是李纯这个皇帝,也不好那么快推翻自己的决定。

  也罢,进士科状元对别人来说是稀罕物,对皇帝来说却是每年都有一个,往后再擢拔他人便是。

  李纯回过神来,也懒得继续留在这里观看,直接起身离开。

  楼下,宴席已经开始了。

  虽然宴席上山珍海味无奇不有,但来参加的这场宴会的人,显然没几个人的心思在吃饭上。毕竟今天的宴会不仅全长安瞩目,还有许多权贵要在新科进士之中选婿,更不用说皇帝还会亲临紫云楼观看。

  这同样是个名利场。

  所以这会儿,新进士们正在行酒令作诗。

  而李贺这个状元,自然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。

  正所谓“文无第二”,进士科一年才取一二十人,能考中的,哪个不是才华横溢?李贺实在太年轻,本就很难服众,何况很多人都打听过,他这个状元多少有点捡漏的嫌疑,就更让人看轻了。

  不过李贺可不会怕临场作诗。

  他之前参加河南府试的时候,试题是“十二月乐词”,大部分人只能搜肠刮肚凑足十二首诗,李贺却是写完还意犹未尽,又加了个闰月。

  他平日作诗,搜索枯肠、炼字凝句,那是因为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,像这种应酬诗,闭着眼睛就写了。

  于是几轮酒令下来,别人都是喝酒上脸,只有他是写诗写得精神焕发,酒却一杯没喝——参加宴会之前才被人千叮咛万嘱咐,让他少喝酒,说是会冲了药性。

  赋诗环节结束,接下来是教坊和梨园的表演。

  大概是因为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和大屏幕观看,像这种户外露天、围观人员众多的表演,基本上都是大型的歌舞表演。

  网上有人解读过,孔子在齐闻《韶》,为什么就“三月不知肉味”?那是因为他不是只听了一首歌,而是看了一场沉浸式大型歌舞剧,声光画影都无比震撼,在娱乐活动匮乏的春秋时代,自然能让人念念不忘,食不知味。

  大唐的音乐和歌舞都高度发达,梨园和教坊又是最权威的官方音乐机构,演出人员自然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水准,再加上玩家给舞台增加了不少置景,效果更加震撼。

  直到日色已晚,聚集在曲江池畔的人流才渐渐散去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第二天,吏部就张贴出了安西军官员的考选结果。

  名单一出,当然立刻又在长安城引发了新一波的议论。

  一般来说,新进士都是授秘书省校书郎,这个职位既清且闲,又能接触到皇宫里丰富的藏书,是个学习的好机会。学成之后再参加制科,转授监察御史、拾遗、补阙之类的谏官,若是表现出众,就能被选入翰林待诏,成为天子近臣。之后再在六部轮转一番,就有机会进入政事堂了。

  这是一条通天坦途,也是进士科之所以受重视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白居易目前就走在这条路上,所以这一阶段也是他政治热情最为高涨的时期。

  只有走不通这条路的进士,才会退而求其次,选择到地方入幕,以求举荐。李贺身为状元,又那么年轻,按理说根本没必要着急,这样的选择自然令人意外。

  不仅其他人意外,雁来和玩家也很意外,都没想到他居然会主动去报考。

  李贺没有去看榜,不过听到玩家大呼小叫地进入自己住的院子,他就猜到结果是什么了,十分淡定地看着一群玩涌入房中,将自己团团围住。

  “你啊你……”她们看着他,目光欣慰,语气叹息。

  李贺抿起唇,不自觉地生出了几分紧张感。

  结果一群玩家瞬间变脸,笑得一个比一个灿烂,大声朝他喊道,“欢迎加入安西军!”甚至还有人不知从哪里变出一束花来,塞到他手中,然后“啪啪”鼓起掌来。

  李贺刚刚生出的紧张瞬间散去,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放松的笑意。

  他就知道,她们跟其他人不一样,不会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,更不会认为他做出这样的选择,就耽误了自己的前程。

  “你可真行,瞒得真严实啊!”庆祝过后,有人忍不住感叹。

  李贺便笑道,“怕考不上,说了让你们失望。”

  “确实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。”玩家拍着他的肩膀,突然问,“但你回家不会挨打吧?”

  这话虽是说笑,但其实还真有几分担心。毕竟李贺跟家人的关系很好,母亲和祖母都很宠爱他,肯定不放心让他跑去这么远的地方。

  李贺心下一暖,忙道,“放心吧,我上次回昌谷,已经跟家里人说好了。”

  众人这才恍然大悟,“你之前特意回家,就是为了这事对吧!”

  难怪他在放榜之前还要特意回

上一页下一页